经济犯罪侦查的程序主要包括受理、立案审查、侦查和破案等阶段,其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
一、经济犯罪侦查程序:
1、受理:
- 公安机关对涉嫌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动投案,不论是否有管辖权,都应当接受并登记。
- 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但不属于其管辖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机关处理,对于不属于其管辖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再移送主管机关。
2、立案审查:
- 公安机关接受涉嫌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动投案后,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并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
- 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或者跨区域性的线索,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再延长三十日。
3、侦查:
- 已经批准立案的,立案单位应及时展开侦查工作。
- 在侦查过程中,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使用调查性侦查措施,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应当注意保障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
4、破案:
- 经过侦查,具备以下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经侦部门可以宣布破案:犯罪事实已有证据证明的;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经归案。
- 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犯罪性质和罪名认定正确,法律手续完备,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应当制作《起诉意见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连同案卷材料、证据一并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
5、撤销案件:
- 公安机关对于经济犯罪的案件立案后,应当积极侦查,一般不得采取限制人身、财产权利的强制性措施,确有必要采取的,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
- 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
二、经济犯罪侦查的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作为刑事诉讼的基本法律,它规定了刑事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等各个环节的法律程序和要求,经济犯罪侦查作为刑事侦查的一部分,同样受该法的约束和规范。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这是公安部制定的关于刑事案件办理的具体程序规定,其中包含了经济犯罪侦查的相关程序和要求,该规定详细规定了经济犯罪案件的受理、立案审查、侦查等环节的具体操作流程。
3、相关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司法机关发布的相关司法解释也是经济犯罪侦查的重要法律依据,这些司法解释对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证据要求、定罪量刑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和解释,为经济犯罪侦查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程序和法律依据可能因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需要结合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