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
“中国人,便后不洗手;中国人,汽车远了还等绿灯。”这些网上的调侃反映出一个国际形象问题,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中国式”过马路,只要有人带头,其他人就会一拥而上,不顾红绿灯,这种过马路的方式被网友称为:“中国式过马路”,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不能一味地横加指责,而应该客观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中国式过马路”的产生有一定的道路设计因素,在我国,道路设计没有实现人性化,绿灯时间太短就是一个普遍问题,在很多一、二线城市,即使行人按照规则等待绿灯,也难以在最后一秒安全通过马路,如果严格遵守规则,反而可能陷于危险境地,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与其等待绿灯来,不如跟着人群走”,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也是导致中国式过马路客观原因。
中国式过马路有行人自身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观念深入人心,很多人为了节省时间,不愿等待长达60秒甚至120秒的红灯,从而选择了这种中国式过马路,法不责众的心理也纵容了这一现象的发生,当大家都闯红灯时,很少有人会觉得不正常,更不会意识到这是违法的。《人民日报》曾发表时评称:“法律是红线,对于突破法律红线的言行,必须严肃依法查处,任何人违反法律都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名人的法律意识和守法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粉丝或公众,特别是对低龄人群具有极端的示范效应,包括公众人物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法律。”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才是解决中国式过马路的关键措施。
中国式过马路也有交通部门执法难的问题,我国人口多,若对每一个闯红灯的行人都进行处罚,会有很高的执法成本,而且难免出现漏网之鱼,起不到警示的作用,因此需要换一种思路,借鉴国外的经验,如在英国,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规会被处以罚款,但行人首次违规只会受到口头警告,新加坡的交规更加严格,采取累进式罚款制度,第二次违反规定者将面临高达2000新币的处罚,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律及严格执行是根治中国式过马路的一大关键。
“中国式过马路”不仅影响他人对社会规则的信心和坚守程度,而且会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损害国家形象,要从多方面入手才能根除这种现象,只有加强道路设计,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和改善交通执法,才能使这一陋习得到根本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