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有哪些?
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因接触有害物质或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规定,职业病分为以下十大类:
尘肺病:包括矽肺、煤工尘肺、石墨尘肺等;
职业中毒:如铅中毒、汞中毒、苯中毒等;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例如噪声聋、中暑、减压病等;
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如森林脑炎、炭疽等;
职业性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光敏性皮炎等;
职业性眼病:包括化学性眼部灼伤、电光性眼炎等;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如噪声聋、铬鼻病等;
职业性肿瘤:如石棉所致肺癌、联苯胺所致膀胱癌等;
金属烟热:如吸入锌烟、铜烟等引起的急性发热反应;
其他职业病:如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股静脉血栓综合征等。
2. 如何进行职业病防护?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企业和员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改善工作环境: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技术,减少有害物质的释放,降低作业场所的污染水平。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耳塞等,并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这些设备。
健康监测与体检:定期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职业禁忌症和早期健康损害。
职业卫生培训: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其识别危害、自我保护能力和应急处置技能。
应急准备与响应: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急救设施和药品,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减轻伤害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