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金是指政府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并由土地使用者向政府支付的一笔价款,这部分收入通常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等支出。
土地出让金收支管理办法
1、收支全额纳入基金预算:所有土地出让金收入必须全部缴入地方国库,并通过地方政府基金预算进行管理,这包括招标、拍卖、挂牌和协议等方式取得的土地出让价款,以及划拨土地或依法利用原划拨土地进行建设时应当补缴的土地价款。
2、严格征收管理: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与国有土地使用权受让人签订合同时,应明确规定土地出让收入的具体数额及缴交时限,并开具缴款通知书,未按规定足额缴纳土地出让金的单位和个人将无法获得土地使用权证。
3、规范分期缴纳行为:土地出让合同中可以约定分期付款的方式,但首次缴纳比例不得少于全部土地出让价款的50%,且原则上应在一年内缴清,特殊情况下,经集体认定的特殊项目可延长至两年内缴清。
4、信息公开共享:成交后,相关信息需及时在中国土地市场网及其他指定场所公布,确保财政部门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收缴信息。
5、专账核算:在地方国库中设立专账,专门核算土地出让收入和支出情况,以增加透明度并防止资金挪用。
规范操作方法
1、明确标准收费:各地需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来收取土地出让金,不得擅自减免或变相减免。
2、建立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机制,定期审计土地出让金的收支情况,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3、强化法律责任: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追究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追缴欠款、加收违约金等措施。
4、优化流程效率: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行政环节,加快办理速度。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规范土地出让金的收支管理,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