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建建筑能耗强度
- 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应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分别降低 30% 和 20%。
2、碳排放强度
- 新建的居住和公共建筑碳排放强度应在 2016 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平均降低 40%,碳排放强度平均每平方米每年降低 7 公斤 CO₂以上。
3、可再生能源利用
- 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
- 应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的化石能源消耗量。
- 太阳能热利用系统中的太阳能集热器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 15 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光伏组件设计使用寿命应高于 25 年。
以下是一些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的方法:
1、建筑设计优化
合理规划布局:在建筑设计阶段,充分考虑朝向、体型系数等因素,使建筑物在冬季获得足够的日照以减少采暖能耗,在夏季避免过多得热从而降低制冷能耗,将建筑物的长边设计成东西向,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
增强围护结构保温隔热:采用高效的保温材料,如岩棉、聚苯乙烯泡沫等,对墙体、屋面和地面进行保温处理;同时加强门窗的保温隔热性能,选择低辐射率的玻璃、增加门窗的密封性等。
优化窗户设计:合理确定窗户的大小、位置和类型,增加窗户的可调节性,如采用可开启的窗户、安装百叶窗等,以便根据不同的季节和天气条件调节通风和采光。
2、高效设备与系统应用
暖通空调系统:选用能效高的空调、供暖设备,如采用变频空调、热泵技术等,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合理设计暖通空调系统,根据不同区域的使用功能和负荷需求进行分区控制,避免能源浪费。
照明系统:采用高效节能的照明灯具,如 LED 灯等,并结合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根据自然光的变化自动调节人工照明的亮度,实现照明节能。
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提供生活热水,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可再生能源利用
-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建筑屋顶或周边空地安装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供建筑自身使用或并入电网。
- 对于靠近水源的建筑,可以考虑利用地源热泵技术,从地下水或土壤中提取热量或冷量,用于供暖或制冷。
4、智能化管理
- 建立建筑能源管理系统(BEMS),实时监测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水、气等,通过数据分析找出节能潜力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调控和管理。
- 利用智能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实现对建筑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运行,如根据室内外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自动调节空调、照明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5、行为节能引导
- 加强对建筑使用者的节能宣传和教育,提高用户的节能意识,引导用户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如随手关灯、关闭电器设备等。
- 在公共建筑中设置能源消耗公示牌,让用户了解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激发用户的节能积极性。
通过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的节能效果,这不仅有助于降低建筑运营成本,还能为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