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层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是确定国家秘密的主要法律依据,该法明确规定了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角度对国家秘密的保护和管理作出了规定,为确定国家秘密提供了法律支撑。
具体标准层面
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分别会同中央有关机关制定,是定密的直接依据,目前涉及众多行业、领域工作中的国家秘密事项,并对其保密期限、知悉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危害程度:泄露后可能损害国家在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等领域的安全和利益的,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其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主体与程序层面
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为本机关、本单位的定密责任人,负责组织领导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工作;根据工作需要,也可以指定本机关、本单位其他负责人、内设机构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为定密责任人,并明确相应的定密权限。

定密程序:机关、单位确定国家秘密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并作出书面记录,注明承办人、定密责任人和定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