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历分类与编码:
- 病历分为门诊病历、住院病历和急诊病历,每种类型的病历都有其特定内容和要求,如门诊病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记录等;住院病历则包含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更全面的信息。
- 病历编码应按照国家卫生行政部门的统一规定进行,确保病历的唯一性,便于管理和检索。
2、病历的收集与整理:
- 医疗机构应制定病历收集、整理的工作流程,明确责任人,确保病历收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 病历内容应按照规定进行整理,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就诊经过、检查检验结果等,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便于查阅。
3、病历的保存:
- 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病历的保存工作,确保病历的安全、防潮、防火、防盗。
- 病历保存期限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计算,不得少于十五年,具体期限根据不同类型病历有所不同,如门(急)诊病历不少于十五年,住院病历不少于六十年。
- 采用纸质病历和电子病历并行保存的方式,纸质病历存放于专用病历柜中,电子病历存储于电子病历系统中,两者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病历的使用:
- 医疗机构应制定病历使用规定,明确使用范围、权限和程序,确保病历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保密。
- 确需使用病历的,应经过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规范的要求。
- 病历使用过程中应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患者隐私,不得泄露患者个人信息。
5、病历的销毁:
- 医疗机构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医疗机构制定的病历销毁流程,对达到保存期限的病历进行销毁。
- 销毁过程应有专人负责,并做好销毁记录,确保病历信息不可恢复。
高效遵守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方法包括:
1、加强培训与教育:
-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病历管理规定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病历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
- 培训内容包括病历书写规范、病历保存方法、病历使用流程等,确保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遵守相关规定。
2、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
- 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病历管理系统,实现病历的电子化存储、查询和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 系统应具备权限管理功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修改病历信息。
3、强化监督与考核:
- 建立健全病历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定期检查病历保存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 将病历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表现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规定的进行处罚。
4、促进医患沟通与协作:
- 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与协作,鼓励患者参与病历管理过程,提高其对病历的重视程度和配合度。
- 医疗机构应向患者提供病历复制、查阅等服务,方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和治疗情况。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的要点涉及病历分类与编码、收集与整理、保存、使用、销毁等多个方面,通过加强培训与教育、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强化监督与考核以及促进医患沟通与协作等措施,可以确保这些规定得到有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