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亲假是国家为保障职工与亲属团聚权益而设定的假期,以下是关于国家规定及权益保障的详细解读:
一、国家规定
1、享受条件:
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新婚后与配偶分居两地的即可开始享受探亲假,学徒、见习生、实习生在学习、见习、实习期间不能享受探亲假。

2、假期天数:
- 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 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或者两年给假一次,45天。
- 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四年给假一次,20天。
-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根据实际需要还会给予路程假。
3、工资待遇:职工在规定的探亲假期和路程假期内,按照本人的标准工资发给工资。
4、往返路费:
- 职工探望配偶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由所在单位负担。
- 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往返路费,在本人月标准工资30%以内的,由本人自理,超过部分由所在单位负担。
二、权益保障
1、法律保障:探亲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的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一部分,受到法律的保护,如果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拒绝安排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休探亲假或者不支付探亲假期间的工资等,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或诉讼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单位执行: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保障职工的探亲假权益,在职工提出探亲假申请时,应在不影响工作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批准职工的请假申请,并按照国家规定支付相应的工资待遇和报销往返路费。
3、监督检查:劳动监察部门会对用人单位执行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包括探亲假制度的实施情况,对于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劳动监察部门会依法进行处理,督促其改正违法行为,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国家通过明确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的依法执行以及劳动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等多方面措施,来切实保障职工的探亲假权益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