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哪些规定?如何实施?

2025-02-18 法律科普 17 大法网
选择读文语音: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主要包括噪声标准和规划制定、源头防控责任落实、噪声源头管理和分类治理、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等,实施措施包括加强规划管理、优化噪声源头管理、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管理、推动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强化噪声污染监测与信息公开等

法律规定:

1、噪声标准和规划制定: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负责制定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此标准划定本行政区域的适用区域,国务院也需制定国家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以及相关的环境振动控制标准。

2、源头防控责任落实:新建、改建、扩建可能产生噪声污染的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批,还需确保噪声污染设施防治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3、噪声源头管理和分类治理:针对不同行业如工业、建筑施工、交通和社会生活,制定具体的噪声源头管理和分类治理措施,工业生产中应合理布局噪声敏感建筑,建筑施工应符合噪声排放标准,交通应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社会生活中应倡导文明减少噪声。

4、社会共治与公众参与:鼓励和支持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共场所管理者等开展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增强公众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防治工作。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有哪些规定?如何实施?-大法网
(图源于网络,仅用于参考学习,若侵必删)

实施措施:

1、加强规划管理:将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制定相应的经济、技术政策和措施。

2、优化噪声源头管理:在城市规划和建设项目审批阶段考虑噪声影响评价,避免噪声污染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管理:划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并采取措施进行重点保护和管理。

4、推动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对于声环境质量未达标的区域,编制声环境质量改善规划及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声环境。

5、强化噪声污染监测与信息公开:建立环境噪声监测网络,定期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保障公众获取声环境信息的权益。

通过上述规定与措施的实施,旨在有效预防和控制环境噪声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保障公众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声明:大法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邮箱845981614@qq.com处理!
广告位招租:845981614
横幅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