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采购的合规操作需要遵循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以确保过程的公平、公正和透明,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合规操作要点:
1、熟悉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这是规范招标投标活动的基本法律,明确了招标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环节的基本规则和程序,规定了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适用于政府采购活动,对政府采购的方式、供应商资格、采购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政府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
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如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发改法规规〔2022〕1117号)、《招标投标领域公平竞争审查规则》等,对招标投标活动的具体要求和规范不断细化和完善。

2、招标文件编制
内容合法合规:招标文件不得包含歧视性、排斥性条款,应确保所有潜在投标人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竞争,明确项目的技术、商务要求和评审标准,避免设置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
表达清晰准确: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无歧义,技术规格和商务条款应清晰明确,以便投标人能够准确理解招标人的意图和要求,并按照招标文件的规定进行响应。
合理设置关键条款: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合理设置关键条款,如合同类型、价款支付方式、履约保证金等,确保这些条款符合法律法规和项目的实际情况,有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
3、招标流程策划
确定招标范围和方式:根据项目性质、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依法依规确定招标的范围和方式,包括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对于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标;对于可以不进行招标的项目,也应根据相关规定履行相应的审批手续。
资格审查:选择合适的资格审查方式,如资格预审或资格后审,并明确资格审查的标准和程序,在资格审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投标人的资格进行审查,确保通过资格审查的投标人具备承担项目的能力和条件。
4、投标过程管理
禁止围标串标:投标人之间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严禁投标人与招标人、评标委员会成员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勾结,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中标。
诚信投标: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投标文件,并对投标文件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不得提交虚假材料或信息,不得隐瞒重要事实或进行误导性陈述。
5、评标过程监督
组建合格的评标委员会:评标委员会应由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当为五人及以上单数,其中技术、经济等方面的评审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的财物或其他好处。
严格按规则评标:评标委员会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评标,一切认定事项应查有实据且不得弄虚作假,评标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评标办法或降低评审标准,确保评标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6、合同签订履行
及时签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在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订立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应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不得实质性修改招标投标文件确定的条款或者违背文件的真实意思,逾期未订立书面合同的,视为中标人放弃中标。
履行合同义务:合同签订后,双方都应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或争议,应及时沟通协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解决纠纷。
合同备案: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涉及政府采购的项目,还应按照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进行合同备案。
招标采购的合规操作是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项目顺利实施的关键,各方主体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招标采购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招标采购活动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