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身份证材质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竹质:战国后期秦孝公任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时,商鞅发明了“照身帖”,这是用竹子做成的,上面刻有持有人的头像及籍贯等信息,这种照身帖由官府发放,秦国人出门或夜宿旅社时必须携带,否则不能通过关口或获得旅社借宿。
2、木质或金属:隋唐时期出现了“鱼符”,这是一种状如鱼、分左右两片、上面有孔用于系挂的身份证,亲王、三品以上高官用金质鱼符,五品以上官员用银质鱼符,六品以下官员用铜质鱼符,武则天当政时,鱼符曾换成龟符,后来又相继变成虎符、龙符、麟符等,其材质也因时代和具体用途有所不同。
3、象牙、兽骨、木材等:明朝时,官员们手中的金属符换成了“牙牌”,质地有象牙、兽骨、木材等,牙牌像笏板一样细长,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职务、履历、单位等信息,从明代起,“身份证”开始由官场向社会推广,一些富户也开始持有腰牌。
中国最早的身份证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材质,这些材质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以及技术水平等因素对身份证明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