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38条具体规定了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在特定情况下劳动者能够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具体规定
1、用人单位未提供劳动保护或条件:如果用人单位未能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或劳动条件,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2、拖欠或克扣工资:用人单位如果未能按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或报酬,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未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劳动者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4、规章制度违法:如果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了国家法律法规,且这种违规行为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5、合同无效:如果劳动合同因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等情形而无效,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6、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对劳动者的影响
1、保障合法权益:该条款为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使其在面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或严重违约行为时,能够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增强议价能力:通过明确劳动者在特定情况下的解除权,增强了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的议价能力,有助于平衡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该条款的实施有助于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从而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4、鼓励合法维权:劳动者在行使解除权时,应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并保留好相关证据以维护自己的权益,这有助于鼓励劳动者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避免采取过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