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中,定金和订金是两种常见的金钱支付方式,尽管它们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性质、法律后果和应用场景上却有显著差异。
一、定金的定义和用途
1、定义:
- 定金是一种规范的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
-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产生定金效力。
2、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
- 第五百八十七条进一步明确了定金的罚则:“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3、适用场景:
- 定金适用于各类交易,如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等,它主要用于保障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
4、注意事项:
- 交付定金时,应尽量采取书面形式,明确约定定金的性质、数额、交付时间等关键条款。
- 定金罚则不能与违约金并处,但适用定金罚则后,若不能补偿非违约方损失的,仍可要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二、订金的定义和用途
1、定义:
- 订金并非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种习惯用语,通常被视为一种预付款或诚意金。
- 它不具有担保合同履行的性质,而是作为交易过程中的一部分款项预先支付。
2、法律地位:
- 订金不产生“定金罚则”所规定的法律效果,即无论哪一方原因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给付订金的一方都可以主张全额返还。
3、适用场景:
- 订金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额交易或非正式场合,如购物预定、服务预约等。
- 在商品房交易等大额交易中,订金的使用较为谨慎,通常会在认购书或意向书中明确其处理方式。
4、注意事项:
- 交付订金时,也建议采取书面形式并保留相关凭证。
- 若因不可归责于双方的事由导致合同未能订立,出卖人应将订金返还买受人。
三、消费者在选择使用定金或订金时应考虑的因素
1、合同的重要性:对于重要合同或金额较大的交易,建议使用定金以增强合同约束力。
2、交易双方的信任度:若双方信任度较高且对交易情况有充分了解,可考虑使用定金;反之,则可选择订金以降低风险。
3、合同条款的明确性:确保合同中明确约定了“定金”或“订金”的性质、数额、交付时间及违约责任等关键条款。
4、法律知识的了解:消费者应了解定金和订金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区别,以便在交易中做出明智选择。
定金与订金虽仅一字之差,但其在法律上的意义、功能及后果迥异,定金具有担保作用,违约时需承担相应罚则;而订金则更侧重于预付款性质,不具担保作用,在签订合同时,务必仔细区分并明确约定,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