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贫困线是指维持基本生存需求所必需的最低生活费用,而相对贫困则涉及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的较低生活水平,要精准脱贫,需要实施精准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努力。
绝对贫困线的划分:
绝对贫困的概念最早由19世纪末英国的学者郎特里提出,核心是指人们的基本生理生存需要,如食物、衣着、住房与医疗的最低需要,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一概念逐渐扩展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当前中国的脱贫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保障住房、医疗和教育。
中国现行的农村贫困标准是2010年不变价每人每年2300元,这个标准是根据基本食品、衣着和少量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计算出来的,这一标准的设立考虑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了国际经验和国内需求。
精准脱贫的实施策略:
1、实施精准扶贫方略:精准扶贫是中国脱贫攻坚战的核心战略,强调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通过建档立卡制度,确保贫困人口信息准确无误,实现动态监测和管理。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贫困地区往往面临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脱贫的关键,这包括改善交通网络、提升水利设施、完善电力供应等,以降低生产生活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3、推动产业发展: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通过培育适合当地条件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参与其中,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增收,鼓励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通过产业扶持、技术培训等方式帮助贫困户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4、激发内生动力:扶贫不仅要注重物质层面的帮助,更要关注精神层面的激励,通过宣传教育、典型引领等方式,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和文化教育,提升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发展能力。
5、强化社会保障兜底:对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政策进行兜底保障,这包括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措施,确保贫困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6、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事业,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良好局面,通过定点扶贫、东西部协作、企业参与等多种方式凝聚合力攻坚。
绝对贫困的消除标志着一个阶段性的胜利,但减贫事业仍需持续推进,未来应更加注重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建立长效机制以确保脱贫成果的巩固和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