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法》规定的审计程序包括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以及审计处理与后续跟踪等阶段,根据《审计法》,企业需满足的审计要求包括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配合审计工作以及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程序:
1、制定审计项目计划:
- 审计机关应根据国家形势和审计工作实际,对一定时期的审计工作目标任务、内容重点、保证措施等进行事前安排。
- 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是此阶段的关键环节,涉及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和重点。
2、实施审计:
- 在实施审计前,应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并开展审前调查以编制具体的审计实施方案。
- 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账簿、报告等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等方式取得证明材料。
3、出具审计报告:
- 审计组在完成审计事项后,应向审计机关提出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该报告需征求被审计对象的意见。
- 最终形成的审计报告应经过审计机关的审议和审定,必要时还需书面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
4、审计处理与后续跟踪:
- 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行为,依法给予处理、处罚。
- 审计机关应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检查,确保被审计单位按要求整改。
对企业的要求:
1、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 根据《审计法实施条例》,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明确领导体制、职责权限等。
- 这有助于企业提高管理水平,防范经营风险。
2、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资料:
- 被审计单位需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并如实提供相关材料。
- 这是确保审计质量的基础,也是企业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体现。
3、配合审计工作:
- 企业应积极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不得拒绝、阻碍审计人员执行职务。
- 这不仅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问题。
4、及时整改审计发现的问题:
- 被审计单位应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告知审计机关。
- 这是企业持续改进和发展的关键,也是维护良好企业形象的必要举措。